本報訊 弘揚平陽歷史,傳承山西文化。6月11日下午,我院于圖書館六層學術報告廳舉辦文化山西之“千秋平陽,文明源泉”專題講座,經濟與管理系黨總支副書記馮晶擔任主講,我院200余人到場聆聽。
華夏文明祥瑞地,齊興百業譽晉山。首先,馮老師以臨汾的輝煌歷史為開端,以詼諧幽默的風格從不同角度為同學們介紹了“華夏第一都”臨汾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臨汾歷史悠久,平陽是臨汾最早的名字,她從平陽的得名由來出發,層層深入,凸顯了平陽所承載的豐富文化內涵,深刻剖析了平陽對山西文化進步的重要意義。隨后,她以平陽的歷史起源為切入點,對詩歌、法治、戲劇、尋根這四個方面進行講解,展現出平陽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同學們對臨汾這一有著古老文明的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她強調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銘記自己的根源,不忘血脈、牢記傳承,積極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座中,馮晶提到丁村遺址的發現打破了在西方一度甚囂塵上的“中國文化西來說”,陶寺遺址的研究成果證明遠古時期臨汾便形成了早期國家和城市的雛形,馮老師將平陽故事中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展示在我們面前。最后,馮老師以臨汾的風光名勝為結尾,不論是“北達幽并,南抵秦蜀,東臨雷霍,西控河汾”的最高鼓樓,還是花開富貴最大單珠的千年牡丹,亦或“公生明,廉生威”的霍州署,都展現出臨汾這一地區數千年的歷史沉淀和藝術價值。
馮老師的講解聲情并茂,通貫古今。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聆聽講座,增強了大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讓更多的同學了解到中國文化的深遠內涵。
馮晶,山西臨汾人,管理學碩士,現就任太原工業學院經濟與管理系黨總支副書記,從事經濟與管理系學生管理及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