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七月,驕陽似火。在太原工業學院工程訓練中心,同樣熱火朝天。“每年暑假都會有許多學生留在學校,學習、備賽或者赴外地參賽。”該中心負責人說。
太原工業學院是我省首批應用型本科試點高校之一,近年來,該校“以練促教、以賽促學”的辦學特色愈益彰顯,“國家級—區域級—省級—院級”學科競賽體系日趨完善,學科競賽成績斐然。成立于2012年的該校工程訓練中心創新工作室,現已發展成為集大學生創新項目工作室、機械創新設計工作室、智能車工作室、RoboMaster工作室、“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工作室、方程式賽車工作室等于一體的大學生創新教育基地,截至2021年底,累計獲得國家級特等獎4項、一等獎64項、二等獎34項和200余項省級二等獎及以上。
從沉迷游戲的大一新生,到熱衷學習的研發人員
安俊杰是太原工業學院2018級創新工作室的風云人物,他身上有眾多光鮮標簽:“入職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四項省獎,兩項國獎……”提起競賽這條路的初衷,安俊杰說大一參觀機器人時,看著學長們制作的步兵機器人、工程機器人,他突然萌生了制作屬于自己的機器人、帶它征戰四方的想法,“在我看來,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興趣使然,我就堅持下來了。”
上大學期間,除了上課、吃飯和洗澡睡覺的時間,安俊杰把其余空閑時間都留給了備賽,只要有空就往學校工訓樓跑,到大三時已經習慣了直接在工訓樓睡覺。為了儲備相應的競賽知識,作為電控隊員的他不斷學習電子系統的設計、電路焊接以及程序編寫。當然,他也遇到過很多困難,比如設計的代碼跑不通、機器運行異常等。“比賽中出現的種種難題成為賽后復盤的重點,每解決一個新問題,對于新事物會更加熱愛,也會讓人更加自信。”安俊杰說。
“學校每年都有不少相關經費,這是我們競賽路上的堅強后盾。”安俊杰回憶說,大三時流行學習機器學習,正好備賽的題目中包含機器學習,但相關設備套件卻相當昂貴。“有沒有興趣?能不能搞?”指導老師左義海關心的卻不是費用。“有興趣,我想學。”令安俊杰沒想到的是,幾萬元的機器學習設備套件很快落實到位。
從當初入學時一名渾渾噩噩只想打游戲的大一新生,到如今大疆無人機消費機的研發人員,這一路走來,安俊杰充滿感激:“在學校和老師的支持下,我結識了很多有著相同興趣的伙伴,大家一起努力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績。”
放棄與朋友玩樂,選擇與隊友奮戰
支得智是太原工業學院機器人工程專業的一名大二學生。7月15日接受采訪時,他正在學校備戰RoboMaster機甲大師超級對抗賽國賽。
“學校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并開創了創新平臺供學生學習與實踐。”支得智回憶說,初入大一,自己便被學校的競賽氛圍和“初心高于勝負”標語以及炫酷的機器人外表所吸引,果斷報名了暑期培訓,經過層層選拔,如愿進入了RoboMaster創新工作室大家庭。
“備賽中繁重的工作和壓力,讓我不止一次想過放棄,但還是咬牙挺過來了。RoboMaster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術,更讓我在學生時代就有了‘在一個團隊中完成一個龐大項目’的體驗,如何充分發揮出各自水平,如何與隊員們合作,如何帶領一個小團隊,如何與其他技術方向的隊友交流……每一種體驗都很珍貴。”支得智說。
“我們團隊日夜訓練,目前已獲得了進入全國賽的門票,并在分區賽的工程單項賽、步兵單項賽上分別獲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大學的第二個暑假,支得智依然有很長時間要在學校備賽,與他一樣,在學校專門為學生投資建設的工程訓練中心練習基地,整個六樓都是正在備賽的同學。“有得必有失。雖然犧牲了很多與朋友一起玩樂的時間,但大學時為夢想奮不顧身、為理想執著堅持、與隊友攜手并進的時光更讓人留戀。”他說。
勤學好問參與項目,齊心協力備戰比賽
7月15日,太原工業學院自動化系大一學生李陽作為學校工程訓練中心智能車工作室的培訓會員,正在參加智能車工作室第二批項目——電磁循跡小車。
“隊長發給我們每個組一個車模以及驅動、主板等元器件,然后給我們講解各個元器件的知識,教我們如何去裝車、接線,非常開心。”李陽回憶起第一次拿到電磁循跡小車的喜悅。
智能車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10月,是太原工業學院基于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而設立的科技創新團隊。在2021年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中,該校工程智能車隊共有7支隊伍進入全國決賽,最終斬獲6項一等獎、1項三等獎。
李陽在電磁循跡小車項目中擔任了電控隊友的角色,她通過C語言的學習,編寫代碼運行小車,使其可以沿著鋪設好的電磁線去進行正常循跡。“剛開始寫代碼處理環島時,入環島概率不是很高,這個問題讓我頭痛了好久。后來通過和學長學姐們的交流,加上自己上網查閱資料自學,我對環島這一元素進行了處理,入環島概率有了顯著提升。”李陽感慨地說,“一定要和大家多溝通交流,齊心協力,而不是一個人閉門造車。”
“學校給我們提供了機會和平臺,老師們經常來看我們的項目進度、鼓勵我們不斷學習新東西,學長學姐也是我們的小老師,為我們答疑解惑。”談到大一的培訓經歷,李陽感觸頗多。除了參加培訓,她還作為志愿者,積極參與到學校聯合主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華北賽區中,以深入了解智能汽車競賽,為以后的參賽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