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我部組織全體教師在模擬法庭參加本學期第一次集體備課會。會議由副主任孫林葉主持召開。
本次主講教師是概論教研室張靜,主講內容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與理論成果。張靜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提出背景為導入,著重闡釋了本次課的兩部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科學內涵、必要性及歷史進程。第一部分以時間軸為線索,結合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及中華民族發展史,闡明了其科學內涵及必要性。張靜以“如何進行理論創新”為切入,引出第二部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用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豐功偉績,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必將永存。作業環節中,張靜讓學生收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精神,從學生關注和易于理解的角度,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次課的主題,達到了課堂教學目的。
在場教師廣泛研討并發表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張靜教學設計合理,重難點突出,作業布置富有新意。作為思政教師,不僅要注意日常的教姿教態,還要注意言語表達的準確性、嚴謹性,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學生、鼓舞學生,達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育人實效。
孫林葉對張靜此次的教學分享給出了建議。此次教學內容可以結合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分享授課思路,重點進行學情分析、內容分析、效果分析及教學反思。尤其是對同一課程的教師積極建言獻策,廣泛融入教學智慧,形成教學創新。同時,她指出,各門課之間要加強交流,相互借鑒吸收,豐富教學形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共享案例資源,更好地達到集體備課的目的。
劉鳳蘭作總結發言。她指出,集體備課的重點在“備”,要充分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案例。思政教師要加強教研室活動,不斷打磨教學功底,掌握看家本領。在創新思路、豐富設計、協調人力、形成合力上下功夫,以“八個相統一”為方法論指引,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好新時代思政課,肩負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