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應我院邀請,美國Akron大學高校生教授來我院作了題為《Top-Down Approaches for Predicting Damage and Fracture in Engineering Structures》的學術報告。科技處、機械工程系負責人及200余名師生代表參加報告會。報告會由副院長仉志余主持。
高教授介紹了結構材料的建模可塑性和韌性斷裂的最新研究。指出,工程結構通常在斷裂前要經歷塑性變形。并通過微觀力學分析和實驗數值研究證明,三軸壓力和洛德角都會對韌性斷裂過程有重要的影響,提出了一個壓力狀態依賴韌性斷裂標準。目前,他正致力于拓展一種在剪切占主導地位的條件下可預測韌性斷裂的多孔塑性模型,在各種各樣的標本中,標準化模型能成功地預測斷裂初始情況和傳播過程。報告會結束后,高教授還與師生進行了親切的互動交流,并參觀了機械工程系實驗室。
院長霍世平為高教授頒授了我院客座教授聘書,并代表學院對高教授表示歡迎與感謝。
高校生教授,1998年獲美國布朗大學博士學位(主修固體力學,輔修材料學和應用數學),此后于1998年至2000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土木工程系從事博士后研究。現任美國Akron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是美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士(ASME fellow)。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材料與結構力學,計算力學,疲勞與斷裂力學,材料的力學性能,多尺度材料損傷與破壞模擬以及基于微觀結構的材料特征表述等。曾獲美國海軍研究局(ONR)青年研究員獎,并在國內外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任訪問學者和客座教授。

